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106年度第二次教育訓練20171123-智慧城市的服務設計與民眾參與

【106年度第二次教育訓練20171123-智慧城市的服務設計與民眾參與】 主題:智慧城市的服務設計與民眾參與 時間:106年11月23日(星期四)上午10時00分至下午17時30分 地點:花蓮縣環境永續教育中心風華館(花蓮縣花蓮市中美路68號) 對象:花蓮縣政府各局處長官及承辦同仁 訓練內容: 大環境的改變,是危機,也是轉機。這些不僅僅是各國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,是學術機構的指標研究議題,更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利基市場。回顧21世紀到現在的變化,經濟與產業的劇烈變化其實正反映了世界與社會大環境的快速變遷。當前重要的議題大致包括:全球暖化讓世人殷切期待替代能源和綠色經濟、高齡社會讓台灣無法忽略醫療照護與健康樂活、糧食風險則讓民眾開始注意農業發展與農村再造、社會公平讓大家高度重視勞動條件與就業機會、家庭重組讓我們無從迴避親子關係變化問題,以及其他種種像是民眾與日劇增的對於私領域的豐富休閒、運動、遊憩、陪伴、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期待等。 推動花蓮智慧城市的願景正是要問,「什麼是智慧城市?」我們該如何針對環境的需求與人們的想望,結合了特定的生產、製造、流通與服務技術,角色間彼此分工合作建立起來的經濟體系。產業發展的環境,就是我們此時此刻賴以生存的環境。當代產業的生產、存在、轉型與發展,代表技術典範,以及更重要的觀念典範的「質變」與「量變」。 這場專題講座,王聖銘教授提出「智慧城市的服務設計與民眾參與」的議題。前瞻未來建構「台灣未來以人本服務設計為基礎之台灣特色智慧城市」的基礎。由城市發展的歷史可知,人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是城市化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問題,也是未來城市生活發展的主導因素。而在考量智慧城市發展的目的,主要是以解決人在城市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,並透過資通訊技術的應用,以及服務機制的規劃,提供城市居民更便捷有效的服務,以提升其生活品質。未來城市發展問題的解決必然聚焦於「以人為本」的思維。而未來台灣發展智慧城市的過程中,也應以人為主體來理解、分析、建構城市的生活與規劃面向。並以服務設計的思維,結合使用者經驗的設計,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為決策的依據。並導入技術發展與服務創新的整合,導引出未來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得以獲利並永續經營的模式。 尤其台灣在既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上,若能透過情境分析、使用者經驗的設計、以及介面設計,發展前瞻性智慧城市發展與提昇城市生活服務品質之整合服務模式,則也能帶動台灣以服務設計加值高科技產業的獲利模式。是故,以人本服務設計為基礎,推動台灣未來具特色之智慧城市發展,則是未來台灣推動特色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