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20170804第6場教育訓練-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永續發展策略

20170804第6場教育訓練- 【教育訓練主題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永續發展策略 台灣東部由中央山脈、花東縱谷、海岸山脈和東海岸等地景元素所構成,自山地遞降為淺山丘陵、平原和海岸,並自上游往下游而遞增村里聚落和各類土地利用。其間,由河川系統串接森林生態系和農業生態系而歸流入海,連結自然地區和鄉村地區。我們建議,為促進花蓮的環境永續,宜深耕鄉村社區,以「地景尺度」和「多元權益關係人協同經營」為取徑,借鏡國際「里山倡議」和「生態農業」的觀念和作法,強化「森-川-里-海」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上下游連結性,實踐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」的願景。 參照國際里山倡議「目標、方法、策略」的三摺法架構,台灣鄉村地區里山倡議的關鍵行動策略有:(1) 維護花東自然地區與鄉村地區「森、川、里、海」的地景多樣性和連結性,增進農村因應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和環境回復力,並強化農村社區對上游自然地區的保育角色;(2) 訂定新農業環境政策和綠色給付辦法,促進鄉村地區農業生產環境友善利用和自然資源循環使用,滿足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和生計需求;(3) 發揚傳統農村及原住民文化中的人地倫理與生態智慧,促進在地知識與專家知識對話以發展生態農業新技術;(4) 建構「社區本位的」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機制,增進群策群力的工作夥伴關係;(5) 促進城鄉交流以發展綠色經濟,並增進農村內部的鄰里關係和世代傳承的社會效益。